摘要:特瑞普利单抗作为国产 PD-1 抑制剂,可用于尿路上皮癌、鼻咽癌、黑色素瘤等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癌等也有潜力,未来有望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特瑞普利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程序性死亡蛋白 1(PD-1)抑制剂,通过阻断 PD-1 与其配体 PD-L1 的结合,重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攻击能力。近年来,其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药物。以下为其主要适应症及临床应用进展:
一、泌尿系统肿瘤: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新方案
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约占所有膀胱癌的 90%。对于晚期或转移性患者,传统化疗缓解率有限且毒性较大。特瑞普利单抗的关键临床研究显示:
二线治疗:用于含铂化疗失败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可达27.3%,中位总生存期(mOS)延长至14.2 个月,显著优于传统化疗方案。
联合治疗:与化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时,疾病控制率(DCR)提升至78%,为无法耐受强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低毒高效的新选择。
适用人群:PD-L1 阳性(CPS≥10)或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患者疗效更优。
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与 EB 病毒(EBV)感染密切相关。特瑞普利单抗在该领域实现多项 “首个” 突破:
复发 / 转移性鼻咽癌:全球首个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国产 PD-1 抑制剂,单药治疗 ORR 达25.5%,联合吉西他滨 + 顺铂一线治疗时,ORR 提升至7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延长至10.8 个月(vs 化疗组 7.0 个月)。
EBV 阳性患者优势:针对 EBV 相关性肿瘤微环境,特瑞普利单抗可激发更强的 T 细胞免疫应答,这类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较阴性患者提高30%。
临床意义:打破了鼻咽癌依赖放化疗的传统格局,为晚期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三、皮肤恶性肿瘤:黑色素瘤的全程管理新策略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肿瘤,传统治疗对晚期患者效果有限。特瑞普利单抗在不同分期患者中均展现价值: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单药二线治疗 ORR 达17.3%,中位生存期(mOS)达23.2 个月;与阿昔替尼联合一线治疗时,ORR 提升至58%,显著优于传统靶向治疗。
辅助治疗:用于 III 期术后高复发风险患者,可降低 **46%** 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成为国内首个获批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 PD-1 抑制剂。
治疗优势:对肢端型、黏膜型等中国常见亚型疗效显著,填补了亚洲人群治疗数据的空白。
四、其他实体瘤:多领域探索持续拓展适应症
除上述癌种外,特瑞普利单抗在以下肿瘤中亦显示潜力: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鳞状 / 非鳞状 NSCLC 一线治疗,mPFS 延长至8.3 个月(vs 化疗组 5.6 个月),PD-L1 高表达(TPS≥50%)患者获益更显著。
头颈部鳞癌(HNSCC):
用于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 / 转移性患者,ORR 达1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8.1 个月。
胃癌 / 食管癌:
联合化疗的 II 期研究显示,晚期胃癌患者 ORR 达55%,食管鳞癌患者 mOS 延长至12.8 个月,相关 III 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未来展望:精准医疗下的个体化治疗
特瑞普利单抗的临床应用已从 “单药治疗” 迈向 “联合治疗” 时代,通过与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手段的协同,进一步提升疗效。随着生物标志物(如 PD-L1、TMB、MSI-H/dMMR)检测的普及,其治疗将更趋精准化。目前,全球范围内超 50 项注册临床试验正在开展,覆盖肝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更多癌种,有望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 “长生存、高质量” 的治疗新选择。
重要提示:免疫治疗需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前建议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筛选优势人群,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注射剂
240mg/6ml|80mg/6ml
中国基石药业
适合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鼻咽癌、黑色素瘤等癌症疾病
2025-04-22 16:42:43
2025-04-22 16:34:37
2025-04-22 16:24:54
2025-04-22 15:55:25
2024-01-17 09:57:58
2025-04-24 16:51:30
2025-04-24 16:45:17
2025-04-24 16:37:36
2025-04-24 16:33:16
2025-04-24 16: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