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加好友免费咨询→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血液科 > 血小板减少症 > 芦曲泊帕:血小板回升的幕后“功臣”,破解肝病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难题

    芦曲泊帕:血小板回升的幕后“功臣”,破解肝病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难题

    作者头像
    张馨予

    执业药师

    摘要:在血小板减少症治疗领域,慢性肝病相关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长期深陷困境,出血风险高且传统治疗手段弊端明显。而芦曲泊帕作为第二代口服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宛如破局利刃,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开启血小板回升治疗新篇章。

    浏览  次
    2025-08-25 20:49:41  发布

      在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领域,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LDT)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长期深陷双重困境。一方面,血小板数量过低会显著增加出血风险,导致侵入性操作(如肝穿刺、手术等)难以开展;另一方面,传统的升血小板手段存在诸多局限,例如血小板输注效果不持久,还可能引发同种免疫反应,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注射剂需要频繁进行皮下给药。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作为第二代口服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 - RA),凭借其精准的肝脏代谢特性、强大的升血小板效力以及出色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且安全的升血小板新途径,堪称血小板回升的幕后“守护者”。

    芦曲泊帕:血小板回升的幕后“功臣”,破解肝病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难题(图1)

      精准激活:靶向TPO受体的精妙机制

      芦曲泊帕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够模拟人体天然TPO的作用,精准刺激巨核细胞成熟,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

      靶向结合TPO受体(c - Mpl):芦曲泊帕是一种非肽类、小分子TPO受体激动剂。虽然其结构与内源性TPO不同,但能选择性地结合并激活巨核细胞及其祖细胞表面的TPO受体(c - Mpl)。

      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芦曲泊帕与c - Mpl的跨膜结构域结合后,会触发与内源性TPO相似的JAK2/STAT5、MAPK和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的级联反应。

      促进血小板生成:这些信号通路被激活后,最终会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

      独特药代动力学优势

      口服高效:芦曲泊帕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用药十分便捷。

      肝脏代谢主导:芦曲泊帕主要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CYP)系统(主要是CYP4A,部分CYP3A4/5、CYP2C8)和UGT1A1/UGT1A3进行广泛代谢。这种以肝脏代谢为主导的特性,使其成为适用于慢性肝病(CLD)患者的关键因素。

      低肾脏排泄:芦曲泊帕以原形药物经肾脏排泄的量极少(<1%),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用药剂量。

      疗效确证: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助力临床操作

      芦曲泊帕的升血小板效力在针对CLDT和慢性ITP的关键性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LDT)择期侵入性操作前

      主要终点(无需血小板输注):在计划接受择期侵入性操作(主要为肝病相关诊断性操作或手术)且严重血小板减少(基线PLT <50×10⁹/L)的CLD患者中:

      升板效果:血小板计数通常在开始治疗后第5天左右开始显著上升。芦曲泊帕组患者术中需要补救性血小板输注的比例显著降低,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也有降低趋势(虽未达到统计显著)。

      L - PLUS 1研究:芦曲泊帕组(3mg,每日一次,口服7天)有78.7%的患者无需术前血小板输注,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13.0%(p<0.0001)。芦曲泊帕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从基线平均升高约33×10⁹/L,安慰剂组升高约5×10⁹/L(p<0.0001)。应答率(操作前PLT ≥50×10⁹/L且较基线增加≥20×10⁹/L)达77.0%,而安慰剂组仅为6.5%。

      L - PLUS 2研究:芦曲泊帕组64.8%的患者无需术前血小板输注,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29.0%(p<0.0001)。芦曲泊帕组血小板计数从基线平均升高约27×10⁹/L,安慰剂组升高约3×10⁹/L(p<0.0001)。应答率达64.8%,安慰剂组为14.9%。

      核心研究(L - PLUS 1 & 2):这两项设计相似的全球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L - PLUS 1在日本开展;L - PLUS 2在全球多中心开展)奠定了芦曲泊帕在CLDT治疗中的地位。

      真实世界证据:多项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芦曲泊帕在CLDT患者中的有效性,应答率与关键研究相近,并且成功支持了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TIPS等多种复杂手术的进行。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主要终点(血小板应答率):在治疗第1 - 24周内,芦曲泊帕组(起始剂量3mg,可根据情况调整至1mg、2mg、3mg)有79.2%的患者达到至少一次血小板计数≥50×10⁹/L且较基线增加≥20×10⁹/L(无需抢救治疗),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1.3%(p<0.001)。

      持久应答率:在治疗第14 - 24周内,在≥75%的评估访视中血小板计数≥50×10⁹/L的患者比例,芦曲泊帕组为34.7%,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6.3%(p = 0.001)。

      减少出血事件:芦曲泊帕组出现需要干预或增加ITP药物剂量的临床显著出血事件的患者比例低于安慰剂组(8.2% vs 17.2%)。

      减少伴随ITP药物使用:芦曲泊帕组患者减少或停用伴随ITP药物的比例更高。

      关键研究(PLUS研究):这是一项全球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估了芦曲泊帕在既往至少一种治疗失败的慢性ITP患者中的疗效。

      安全护航:肝脏友好,风险可控

      芦曲泊帕的安全性是其区别于第一代TPO - RA(如艾曲泊帕)的核心优势之一,尤其在肝病患者中表现突出:

      肝脏安全性优异

      无肝毒性黑框警告:这是芦曲泊帕最为显著的优势。艾曲泊帕因存在潜在的肝毒性风险(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甚至肝衰竭),被FDA要求添加黑框警告,并需常规监测肝功能。而芦曲泊帕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中,均未显示与药物相关的显著肝毒性信号。

      适用于Child - Pugh A/B/C级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芦曲泊帕在不同Child - Pugh分级(A、B、C级)的肝硬化患者中的暴露量虽有增加,但仍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且疗效不受影响。因此,其说明书明确适用于所有Child - Pugh分级(A、B、C级)的慢性肝病患者,无需根据肝功能分级调整剂量(CLDT适应症固定剂量3mg),这是其在CLDT领域的关键竞争力。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风险(TE)

      严格监测血小板计数:对于CLDT患者,需在基线、用药期间至少每周2次、操作前1天进行监测。目标PLT≥50×10⁹/L即可,避免过度升高(>200×10⁹/L会显著增加TE风险)。对于ITP患者,需遵循个体化监测方案。

      警惕高危因素患者:对于已知存在血栓栓塞风险因素(如既往血栓史、遗传性易栓症、长期卧床、恶性肿瘤、激素替代治疗、避孕药等)的患者,需权衡获益与风险。

      及时调整或停药:当PLT超过目标值(CLDT:≥50×10⁹/L;ITP:目标范围)或过度升高时,应减量或停药。TPO - RA类药物存在潜在的血栓形成风险,尤其是当血小板计数过高时,芦曲泊帕也不例外。在CLDT研究中,芦曲泊帕组报告的血栓栓塞事件(如门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约3 - 5% vs <1%),在ITP研究中也有类似报告。因此,风险管理是使用芦曲泊帕的核心关注点,必须严格遵循上述措施。

      其他常见不良反应(通常轻微)

      CLDT中:头痛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2 - 5%),其他如疲劳、恶心等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或略高。

      ITP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疲劳、关节痛、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

      骨髓纤维化风险

      长期使用TPO - RA存在骨髓网硬蛋白沉积增加的潜在风险(罕见报告)。因此,需注意监测血细胞计数和外周血涂片,关注新发的血细胞减少或脾肿大。

      便捷应用:口服固定剂量,优化临床路径

      芦曲泊帕的给药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临床便捷性:

      CLDT适应症(择期操作前)

      剂量固定:3mg,口服,每日一次,无需根据体重调整(成人)。

      疗程精准:连续服用7天。若操作前1天(第8天)血小板计数未达标(≥50×10⁹/L),可延长至最多14天(额外7天)。

      时机明确:应在计划操作前8 - 14天开始服用。

      无需频繁调整:相较于ITP适应症,CLDT的用法更简单固定。

      ITP适应症

      目标PLT:通常为50×10⁹/L至250×10⁹/L之间,以维持止血同时最小化血栓风险。

      剂量调整:可调整剂量为1mg、2mg或3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7mg/天。

      监测:需更频繁监测血小板计数(尤其在起始和剂量调整期),以指导剂量调整。

      个体化剂量调整:起始剂量为3mg,每日一次。根据血小板计数反应和安全性进行个体化调整。

      特殊人群用药

      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因肾脏排泄极少)。

      肝功能不全:CLDT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适用于所有Child - Pugh分级)。ITP患者中,轻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 - Pugh A/B级)无需调整;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 - Pugh C级)需谨慎使用(缺乏数据),建议起始剂量为1mg每日一次,并密切监测。

      临床应用:明确场景,精准提升

      芦曲泊帕已获得全球多个主要监管机构(包括美国FDA、中国NMPA等)批准用于以下情况:

      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LDT):适用于计划接受择期侵入性操作(如肝穿刺活检、肝脏手术、射频消融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等)的成人慢性肝病患者,用于提升血小板计数,以减少操作相关的出血风险。需注意,不适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的长期血小板维持治疗。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适用于对既往治疗(如皮质类固醇、免疫球蛋白)反应不足的成人慢性ITP患者,用于提升血小板计数。仅用于因血小板减少和临床状况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ITP患者。

      未来方向:拓展边界,深化获益

      芦曲泊帕的成功应用开启了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新篇章,但探索仍在继续:

      探索更广泛适应症:评估其在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如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潜力。

      联合治疗策略:研究芦曲泊帕与其他ITP治疗药物(如利妥昔单抗、TPO注射剂、FcRn拮抗剂等)的联合应用,以期实现更深缓解、减少复发或实现激素减量。

      长期安全性数据积累:进一步积累其在ITP患者中长期使用(数年)的安全性数据,特别是对血栓栓塞风险、骨髓纤维化风险的长期评估。

      优化用药策略:在ITP治疗中,探索更精准的剂量滴定方案和停药策略(如缓解后能否停药)。

      成本效益与可及性: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可及性,使更多患者受益。

      芦曲泊帕的出现,为慢性肝病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升血小板解决方案。它凭借精准激活TPO受体、高效刺激血小板生成的独特作用机制,在CLDT择期操作前患者中显著提升了血小板计数,大幅减少了血小板输注需求(应答率约65 - 80%),在慢性ITP患者中实现了高应答率(约79%)和持久血小板提升。其口服给药、固定/便捷剂量的特性(尤其对于CLDT的7天固定疗程),极大地优化了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尤为关键的是,芦曲泊帕具有优异的肝脏安全性,无肝毒性黑框警告,适用于所有Child - Pugh分级的肝病患者,且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这使其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复杂患者群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当然,对血栓形成风险的严格监测与管理是安全应用的核心。

      芦曲泊帕如同一股“无声的力量”,在短短数日内悄然推动血小板计数回升至安全阈值,为患者扫清了侵入性操作的障碍(CLDT),或为ITP患者筑起了抵抗出血风险的坚固防线。它不仅是血小板减少症药物库中的重要利器,更代表着在保障关键临床操作安全、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进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拓展,芦曲泊帕将继续在血小板回升的征程中,为更多患者开启安全之门。这把精准调控血小板的“生命之钥”,正悄然改变着相关疾病的管理格局。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侵权必究!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2025-08-25 20:49:41  更新
  • 芦曲泊帕基本信息

    处方药 芦曲泊帕
    • 剂型:

      片剂

    • 规格:

      3mg*7

    • 厂家:

      日本盐野义

    • 适应症:

      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