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舒替尼(别名:BOSULIF、Bosutinib、波舒替尼)是一款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它主要针对慢性期(CP)、加速期(AP)以及爆发期(BP)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CML)患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抑制BCR - 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进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存活,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发展。该药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生产,体现了其在抗肿瘤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不过,目前博舒替尼尚未在国内上市,也未被纳入医保目录。
博舒替尼(别名:BOSULIF、Bosutinib、波舒替尼)是一款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它主要针对慢性期(CP)、加速期(AP)以及爆发期(BP)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CML)患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抑制BCR - 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进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存活,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发展。该药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生产,体现了其在抗肿瘤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不过,目前博舒替尼尚未在国内上市,也未被纳入医保目录。
博舒替尼适应症
成人及1岁及以上儿科患者:适用于慢性期(CP)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Ph+ CML)的治疗,包括新诊断病例,以及对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
成人患者:可用于加速期(AP)或急变期(BP)的Ph+ CML治疗,且患者需对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
博舒替尼用法用量
(一)推荐剂量
给药方式:口服,每日1次,随餐服用。片剂需整粒吞服,不可切割、碾碎、掰开或咀嚼,应持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治疗不耐受的情况。胶囊可整粒吞服;若患者无法吞服整粒胶囊,可打开胶囊,将内容物与苹果酱或酸奶混合,但混合后不能替代正常进餐。
漏服处理:若漏服时间超过12小时,应跳过该剂量,次日按常规剂量服用。
(二)不同患者群体剂量
新诊断CP Ph+ CML成人患者:推荐剂量为400 mg,口服,每日1次,随餐服用。
对既往治疗耐药/不耐受的CP、AP或BP Ph+ CML成人患者:推荐剂量为500 mg,口服,每日1次,随餐服用。
儿科患者
新诊断CP Ph+ CML儿科患者:推荐剂量为300 mg/m²,口服,每日1次,随餐服用。
对既往治疗耐药/不耐受的CP Ph+ CML儿科患者:推荐剂量为400 mg/m²,口服,每日1次,随餐服用。
(三)剂量递增
成人患者:在Ph+ CML成人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对于在推荐起始剂量下未达到或维持血液学、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缓解,且未出现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反应的患者,允许每日递增100 mg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600 mg。
儿科患者
体表面积(BSA)<1.1 m²的儿科患者,若3个月后反应不足,可考虑以50 mg为增量递增剂量,最高不超过起始剂量100 mg。
BSA≥1.1 m²的儿科患者,若反应不足,可按成人推荐方式以100 mg为增量递增剂量。儿科和成人患者的最大剂量均为每日600 mg。
博舒替尼不良反应
(一)常见不良反应
成人和儿童CML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包括腹泻、腹痛、呕吐、恶心、皮疹、疲劳、肝功能障碍、头痛、发热、食欲下降、呼吸道感染和便秘。
(二)常见实验室异常
成人和儿童患者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发生率≥20%)有肌酐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ALT升高、钙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AST升高、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降低、葡萄糖升高、磷降低、尿酸盐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脂肪酶升高、肌酸激酶升高和淀粉酶升高。
禁忌症
对博舒替尼有过敏史的患者禁止使用该药。
博舒替尼注意事项
(一)胃肠道毒性
博舒替尼治疗可能引发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应采用包括止泻药、止吐药和补液在内的标准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监测和管理。必要时,可暂停、降低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以控制胃肠道毒性。
(二)骨髓抑制
博舒替尼治疗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的第一个月应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之后每月进行一次,或根据临床指示进行。必要时,可暂停、降低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以管理骨髓抑制。
(三)肝毒性
博舒替尼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在博舒替尼临床试验的1711例患者中,有2例符合药物性肝损伤(定义为ALT或AST同时升高≥3×ULN,总胆红素>2×ULN,碱性磷酸酶<2×ULN)且无其他原因。博舒替尼治疗的前3个月应每月进行肝酶检测,并根据临床指示进行。对于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需更频繁地监测肝酶。必要时,可暂停、降低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四)心血管毒性
博舒替尼可引起心血管毒性,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脏缺血事件。心力衰竭事件在既往治疗的患者中比新诊断CML的患者更常见,在老年患者或有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中更易发生。心脏缺血事件在既往治疗的患者和新诊断CML的患者中均有发生,在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体重指数>30、高血压和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更常见。应监测患者是否出现与心力衰竭和心脏缺血一致的体征和症状,并根据临床指示进行治疗。必要时,中断、降低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五)液体潴留
博舒替尼可引起液体潴留,表现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水肿和/或外周水肿。应使用标准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监测和管理。必要时,中断、降低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六)肾毒性
接受博舒替尼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总体而言,新诊断CP Ph+ CML或耐药/不耐受CP Ph+ CML的儿科患者中,基线eGFR正常的患者中有45%在治疗期间最大程度转移至轻度,基线eGFR轻度的儿科患者中有40%在治疗期间最大程度转移至中度。应在基线和博舒替尼治疗期间监测肾功能,尤其要注意那些有既往肾损伤或肾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患者。对于基线和治疗中出现肾损伤的患者,考虑调整剂量。
(七)胚胎 - 胎儿毒性
根据动物研究结果及其作用机制,孕妇使用博舒替尼可能导致胎儿伤害。目前尚无孕妇数据可告知药物相关风险。在大鼠和兔子的动物生殖研究中,器官形成期间口服博舒替尼在母体暴露量(AUC)低至人类500 mg/天暴露量的1.2倍时,会引起不良发育结局,包括结构异常、胚胎 - 胎儿死亡和生长改变。应告知孕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建议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剂后2周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博舒替尼特殊人群用药
(一)妊娠
根据动物研究结果及其作用机制,孕妇使用博舒替尼可能导致胎儿伤害。目前尚无孕妇数据可告知药物相关风险。在大鼠和兔子的动物生殖研究中,器官形成期间口服博舒替尼在母体暴露量(AUC)低至人类500mg/天暴露量的1.2倍时,会引起不良发育结局,包括结构异常、胚胎 - 胎儿死亡和生长改变。目标人群中重大出生缺陷和流产的背景风险未知,所有妊娠均存在出生缺陷、流产或其他不良结局的背景风险。应告知孕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二)哺乳期
目前尚无博舒替尼或其代谢物在人乳中的存在情况、对母乳喂养婴儿的影响或对乳汁分泌影响的数据。然而,博舒替尼存在于哺乳期大鼠的乳汁中。由于哺乳期婴儿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建议在博舒替尼治疗期间及最后一剂后2周内进行母乳喂养。
(三)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和男性
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开始博舒替尼治疗前应进行妊娠试验。建议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博舒替尼治疗期间及最后一剂后2周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妊娠率低于1%的方法)。尚未在人类中研究有生殖潜力的女性或男性的不孕风险。根据动物研究结果,博舒替尼可能导致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和男性的生育力下降。
(四)儿科用药
博舒替尼在1岁及以上新诊断CP Ph+ CML和对既往治疗耐药/不耐受的CP Ph+ CML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确立。但博舒替尼在<1岁新诊断CP Ph+ CML儿科患者、<1岁对既往治疗耐药/不耐受的CP Ph+ CML儿科患者以及AP Ph+ CML或BP Ph+ CML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五)老年用药
在一项针对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Ph+ CML患者的单臂研究中,20%的患者年龄≥65岁,4%的患者年龄≥75岁。在新诊断CML研究中接受博舒替尼治疗的268例患者中,20%的患者年龄≥65岁,5%的患者年龄≥75岁。这些患者与年轻患者在安全性或有效性上无总体差异,其他报告的临床经验也未发现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反应差异,但不排除部分老年个体可能更为敏感。
(六)肾功能损害
对于基线时存在中度(肌酐清除率[CLcr]30 - 50mL/min,通过Cockcroft - Gault[C - G]估算)和重度(CLcr<30mL/min,C - G)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降低博舒替尼的起始剂量。对于接受博舒替尼治疗期间肾功能下降且无法耐受起始剂量的患者,应遵循毒性剂量调整建议。博舒替尼尚未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进行研究。
(七)肝功能损害
对于肝功能损害(Child - Pugh A、B或C级)的患者,应降低博舒替尼的剂量。
博舒替尼药物相互作用
(一)其他药物对博舒替尼的影响
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应避免博舒替尼与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联用。因为博舒替尼是CYP3A底物,与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联用会增加博舒替尼的Cmax和AUC,可能增加毒性风险。
强效CYP3A诱导剂:应避免博舒替尼与强效CYP3A诱导剂联用。由于博舒替尼是CYP3A底物,与强效CYP3A诱导剂联用会降低博舒替尼的Cmax和AUC,可能降低博舒替尼的疗效。
质子泵抑制剂(PPI):作为PPI的替代药物,可使用短效抗酸剂或H2受体阻滞剂,并与博舒替尼的给药时间间隔超过2小时。因为博舒替尼的水溶性具有pH依赖性,与PPI联用会降低博舒替尼的Cmax和AUC,可能降低博舒替尼的疗效。
药物过量
临床研究中博舒替尼过量的经验仅限于个别病例,未报告与过量相关的任何严重不良事件。服用博舒替尼过量的患者应进行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
药代动力学
在成年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中,对博舒替尼随餐口服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评估,除另有说明外,结果以几何均值(变异系数%)表示。
(一)剂量与药代动力学关系
在200至800 mg口服剂量范围内(为最大批准推荐剂量600 mg的0.33至1.3倍),博舒替尼的Cmax和AUC呈剂量比例增加。多次口服400 mg博舒替尼后,稳态Cmax为127 ng/mL(31%),谷浓度(Ctrough)为68 ng/mL(39%),AUC为2370 ng・h/mL(34%);多次口服500 mg博舒替尼后,稳态Cmax为171 ng/mL(38%),Ctrough为91 ng/mL(42%),AUC为3150 ng・h/mL(38%)。在进食条件下,相同剂量的博舒替尼片剂或胶囊剂给药后,博舒替尼的药代动力学未观察到临床显著差异。
(二)吸收
健康受试者随餐单次口服500 mg博舒替尼后,博舒替尼达到Cmax的中位时间(tmax)为6.0(6.0,6.0)小时。健康受试者中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4%。
(三)食物的影响
与空腹给药相比,健康受试者随高脂餐服用博舒替尼片剂时,博舒替尼的Cmax增加1.8倍,AUC增加1.7倍;随高脂餐服用博舒替尼胶囊时,博舒替尼的Cmax增加1.6倍,AUC增加1.5倍。高脂餐(总热量800 - 1000卡路里)包含约150卡路里蛋白质、250卡路里碳水化合物和500 - 600卡路里脂肪。使用前打开博舒替尼胶囊并将内容物与苹果酱或酸奶混合后给药,博舒替尼的药代动力学未观察到临床显著差异。
(四)分布
口服500 mg博舒替尼后,博舒替尼的平均(标准差)表观分布容积为6080(1230)L。博舒替尼的蛋白结合率在体外为94%,在离体条件下为96%,且与浓度无关。
(五)消除
单次口服博舒替尼后,博舒替尼的平均(标准差)终末相消除半衰期(t½)为22.5(1.7)小时,平均(标准差)表观清除率为189(48)L/h。
片剂
100mg*28粒/500mg*28粒
美国辉瑞
强效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急粒变和急淋变)成年患者。
2025-10-04 10:07:52
2025-10-04 10:02:12
2025-10-04 09:51:37
2025-10-04 09:44:15
2025-10-04 09:38:52
2025-10-04 09:27:09
2025-06-19 14:06:17
2025-06-19 13:59:45
2025-06-19 13:55:17
2025-06-19 13:51:28